歡迎使用手機瀏覽
仲夏時節(jié),位于中哈邊境的新疆塔城地區(qū)裕民縣薩爾布拉克草原山花正盛,牛羊悠閑地吃著草。對于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、81歲的魏德友而言,這是他看了57年仍沒厭倦的風景。
作為通往邊境地區(qū)的重要通道,薩爾布拉克雖然名叫草原,但實際上是一片草木并不茂盛的荒灘。冬季風雪肆虐,夏天蚊蟲猖獗,在這里生活絕對不是田園牧歌般的體驗。
從北京參加完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后,魏德友又回到了空曠寂寥的草原。57年來,魏德友在薩爾布拉克草原巡邊放牧,總里程達20多萬公里,相當于繞赤道5圈,成為邊境線上的“活界碑”。
堅守一生的使命
【草原上的“釘子戶”】
薩爾布拉克草原地勢開闊,邊境前沿缺少天然屏障,特別是春秋兩季牧民轉場時節(jié)容易發(fā)生人畜越境,除了哨點的邊防軍隊,護邊員的巡查也非常重要。
1964年,24歲的魏德友響應號召,從原北京軍區(qū)轉業(yè)到新疆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,來到了薩爾布拉克草原。“那時候這里更加荒蕪,牧民走了之后,可以說就是無人區(qū)。”
緊接著,他從老家接來妻子劉京好,在邊境安下了家、養(yǎng)育了兒女。那時候,每天的清晨或傍晚,魏德友要來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邊境線,看有沒有人員經(jīng)過的痕跡,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況。
20世紀80年代初,魏德友所在的連隊被裁撤,本可以分去離城市更近連隊的他卻主動留下戍守邊境,靠放牛羊養(yǎng)活一家人。
昔日一同來屯墾戍邊的戰(zhàn)友陸續(xù)離開,邊防派出所的同志換了一撥又一撥,而魏德友卻一直扎根在草原深處,和老伴兒劉京好邊放牧,邊戍邊。
【陪“你”一輩子】
兩人在地窩子里住了20多年,在艱苦時期,一年都吃不到醬油和醋,米面需要翻越幾十公里牧道才能送進來,喝的是門口井里打出來的鹽堿水,過年就是一人三顆糖。為了守邊,魏德友未能見到父母最后一面;為了守邊,他多次在極端惡劣的天氣下與死神擦肩而過。
妻子劉京好曾經(jīng)因為忍受不了薩爾布拉克草原艱苦的生活條件,幾欲出走,最終都被丈夫感化選擇留下。“說不苦那是假的,他惦記著邊境,我惦記著他啊,走不了。”
2002年,老兩口退休,在山東工作的子女勸他們回鄉(xiāng)養(yǎng)老,卻怎么也勸不動。后來,子女又在團場買了房子,但老兩口還是不“挪窩”。
“我要是想走,我當時就不來這里了。在部隊時我就想好了,要守就守一輩子。”因為長期駐守在無人區(qū),來新疆幾十年的魏德友仍是未改山東臨沂老家的鄉(xiāng)音。
未曾褪色的黨性
【“平凡人”的“自豪事”】
魏德友是邊境線上的“活界碑”,更像一面在草原上行走的“黨旗”。
38年前的6月,同樣是薩爾布拉克草原最美的季節(jié),魏德友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魏德友每年都堅持自己交黨費,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年代,他經(jīng)常步行幾十公里到團部,那是他少有的離開草原的時刻。
羊鞭、收音機、望遠鏡和水壺被魏德友稱為他的“四件寶”,這是他每次巡邊都會帶的物品。其中,收音機是魏德友的最愛,是他了解黨的理論、國家政策和社會變化的途徑。“聽著國家一年年在變好,就覺得自己的守邊更有意義。”
草原風大夾帶著沙土,加上雨雪天氣多變,魏德友因此用壞了約50臺收音機。
魏德友話不多,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平凡的人。他認為,守好邊境是他作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的使命擔當。“黨指向哪兒,我們走到哪兒。聽黨指揮,再艱苦,也要在那里好好地工作。”
對于獲得“七一勛章”,魏德友坦言自己“很慚愧”。“我其實沒做什么。幾十年來就一直在做一件事。”魏德友說。在他守邊的50多年里,魏德友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,管控區(qū)內(nèi)未發(fā)生一起涉外事件,這是他“這輩子最自豪的事”。
【蒼茫草原變紅色基地】
偉大孕育于平凡之中。2016年以來,魏德友不忘初心、堅守邊境的故事被廣為傳頌,先后獲得“時代楷模”“全國道德模范”等榮譽稱號。
魏德友堅守初心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。當?shù)夭簧僮o邊員都把他當成榜樣,各行各業(yè)的人也一批批長途跋涉來到薩爾布拉克草原深處,在邊境荒蕪之地展開鮮紅的黨旗,與魏德友一起重溫入黨的初心。
“‘老魏叔’是我們兵團人扎根邊疆的榜樣。我來了好幾次,每來一次都會被觸動一次。”新疆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第九師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朱振義,在“七一”前夕帶著20多名黨員再次來到薩爾布拉克草原,接受兵團精神的洗禮。
始終不渝的初心
【變與不變】
魏德友的房子在中哈邊境173號界碑東南處,夫妻倆最開始就選擇把家安在邊境前沿。
兩人最開始住地窩子,后來邊防連剛好在拆土平房,拆出來不少土塊和木頭,官兵利用空閑時間給他蓋了個像樣的住處。
在當?shù)卣块T的幫助下,如今土屋已經(jīng)變成了磚房,還有一個寬敞的院子。院子里的一塊刻有“堅守”兩字的石碑非常醒目。家里也已經(jīng)可以看電視,可以上網(wǎng)。房子旁邊建起了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里面設有講述魏德友老兩口守邊故事的展板和展品,還有一個放映廳,可以觀看以魏德友夫妻為原型的電影《守邊人》。
在過去,魏德友和妻子每天巡邊之前,都會在院子里用樹干自制的旗桿升旗。如今,簡陋的樹干旗桿已經(jīng)“退役”,換成了標準的不銹鋼旗桿。
塔城邊境管理支隊吉也克邊境派出所教導員付志優(yōu)是魏德友家的???。他經(jīng)常組織年輕民警同志跟隨魏德友巡邊,聽“老魏叔”講當年的故事。他們在派出所墻上貼了一幅標語:學楷模初心不改,為人民使命不渝。
“無論是寂寞時還是成名時,‘老魏叔’的本心一直都沒有變,始終保持艱苦樸素、堅守奉獻,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。” 付志優(yōu)說。
【樸素的愿望】
盡管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,魏德友還是喜歡住在老屋里,喜歡穿他那身巡邊的迷彩服,喜歡別人叫他“老魏叔”。
除了沒能見到父母最后一面,魏德友一直覺得對子女虧欠很多,在他們小時候對他們的照顧太少。2017年,魏德友的女兒魏萍辭去山東的工作,回到草原定居,接過父親的羊鞭,成為魏德友的接班人。
“我希望她一定要把這個邊境管好,不要光考慮個人得失,為黨和人民做點貢獻,這就是我的愿望。”魏德友說。
如今薩爾布拉克草原的邊防力量增強了不少,魏德友不再擔心此處的邊境線無人看守,但他還是堅持放牧,“只要我還能走得動!”
關于我們 聯(lián)系我們 網(wǎng)站地圖 用戶調查
共產(chǎn)黨員網(wǎng)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